炒股10倍杠杆_配资炒股论坛_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配资炒股论坛你的位置:炒股10倍杠杆_配资炒股论坛_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 配资炒股论坛 > 深圳 国资驱动成就“小巨人”之城

深圳 国资驱动成就“小巨人”之城

发布日期:2023-12-02 19:19    点击次数:73

  走进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里物里”)位于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仪表世界工业园的工厂,只见厂区干净整洁、车间井然有序、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行,一件件物联网模组或相关硬件产品不断下线。

  云里物里是一家民营物联网智能硬件及解决方案制造商,但其崭新的生产基地背后,也有国有资本的一份功劳。2019年底,云里物里获得了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高新投”)和深圳市中小担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计2000多万元的战略投资,依托这笔融资,云里物里于2020年建成新的生产基地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在新生产基地的助力下,云里物里快速发展,2020—2022年平均营收为1.67亿元,是2019年营收的1.4倍,并于2021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虽然近年来遭遇了疫情,但我们已经做好了战略布局,才能把握住市场机遇。”云里物里董事长庄严说。

  云里物里的故事并非孤例。在深圳,国资被公认为是驱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近200家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曾获得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等深圳国资的投资。那么,国资究竟如何成就一座“小巨人”之城,它又如何在深圳这座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中崭露头角?

  ●王谦

  超两百家“小巨人”获国资垂注

  今年7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深圳共有310家企业通过审核,以一城之力,贡献了广东全省新上榜企业的43%,累计上榜企业总数也有望增至743家,在省内遥遥领先。

  深圳崛起专精特新“小巨人”集群,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早在2012年,深圳就在民营及中小企业扶持计划中设立专项资助计划,对小型微型企业提升专精特新发展水平的投入提供补贴;近年来,深圳又发布《“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深圳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第一批)》等政策,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

  诸多举措当中,也包括国资平台的赋能。从1994年到2004年,深高新投、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深创投前身)和深投控先后成立,以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1999年,风险投资在中国刚刚起步。当年,深高新投与大族实业合资设立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深高新投出资438.6万元,占股51%。此举不仅为创业投资的中国式路径作出新探索,也成为深圳国资创新投资的起点。

  到2019年,《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开始实施,方案提出组建市级国有全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以此为契机,深圳国资进一步加大了对创新的支持。

  目前,深圳国资旗下主要有四大股权投资平台,分别为深创投、深投控、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中,作为综合性投资平台的深创投和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的深投控,是投资“专精特新”企业的两大主力,相当比例的深圳“小巨人”企业都曾得到深创投或深投控的垂注:据统计,在前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深创投共投资过198家,深投控旗下深高新投投资过46家。

  在投资力度上,深创投和深投控对“小巨人”企业也出手不凡。从总额来看,以深创投为例,截至2022年底,包括深圳“小巨人”企业在内,深创投对1400家被投企业累计投资金额逾900亿元;从个案来看,以深投控对深圳市高新投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为例,去年1月,深投控旗下深高新投对其投资2.03亿元,随后又通过“投保联动”追加支持,目前累计提供金融扶持超5亿元。

  “深圳国资在投资‘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角色,可以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市场红利,还有利于协调国有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后肖钦说。

  陪伴企业走出“死亡谷”

  “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作为安身立命的法宝,但从事创新并非易事,企业必须面临创业路上的九死一生,面临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惊险一跃,面临从创业团队走向规范企业的管理难题。

  但在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可谓“风景独好”:近年来,深圳“专精特新”企业营收逆势增长,来自深圳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显示,2020年,深圳前三批“小巨人”企业营收平均增速为23.9%,“专精特新”企业的总数也在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深圳市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已超过8600家。

  一批批“专精特新”企业走出“死亡谷”,与深圳国资的赋能有无关联?对此,今年7月,在接受《瞭望》杂志采访时,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曾披露过一组数据:在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当中,处于初创期的占比26%,处于成长期的占比57%,处于成熟期的则仅占17%。

  显然,投资介入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创新企业的生存概率。事实上,深圳国资不乏在初创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及时出手的案例,大族激光就是典型。

  1999年,为办理银行贷款,时任大族实业董事长的高云峰找到深高新投,希望寻求后者的贷款担保。由于资产较少,大族实业并不符合贷款担保的条件,但同样对激光行业有所研究的深高新投,看到了大族实业的潜力。最终,深高新投决定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以438.6万元收购新组建的大族激光51%的股份。这笔资金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到2000年,大族激光营收已超过5000万元。通过这一笔投资,深高新投在国内首创并实施了“投保联动”业务模式,并开创“股权+债权”的融资新模式。

  同样在初创期就获得深圳国资赋能的,还有深圳市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路维光电”)。1997年,路维光电在深圳成立,专注光掩膜版技术的创新研发。几年后,由于销售规模小、资产投入大,路维光电遭遇资金难题,但基于对其所处行业、技术实力及国产替代趋势的认可,深高新投提供了300万元的首笔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如今,路维光电已成功开发出国产高世代大尺寸TFT-LCD掩膜产品,2022年实现营收6.4亿元。

  事实上,除了投资介入时机早以外,深圳国资还注重为成长期中的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展览营销、人才顾问等成长支持。

  深创投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深创投大学堂,深投控旗下深高新投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沙龙、专题培训、项目路演活动,邀请行业领军企业高管、专家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分享,并建立投后资源库。

  深圳国资还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物理意义上的“成长空间”。以深圳市南山区的深圳湾科技园区为例,经过深投控10多年的运营,园区已经成为区域“专精特新”企业最为密集的地方——多达191家南山区深圳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堆”在这里,数量接近全区的20%。

  “在深圳,除了直接投资以外,国资平台也注重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服务,包括金融支持、展览营销、人才招聘等,相关服务对于创新企业的成长也能够产生重要推动。”肖钦说。

  引领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在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后,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下一站是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在登陆资本市场上,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走在全国前列:截至8月20日,据同花顺iwencai网站查询发现,仅A股就有64家深圳“小巨人”企业,作为对比,已入选或拟入选“小巨人”企业超过800家的北京,这一数量仅为51家。

  “小巨人”企业在上市上走在前列,背后也有深圳国资的一份功劳。以深创投为例,仅今年以来,就有亿道信息、中科飞测、精智达、民爆光电等被投深圳“小巨人”企业成功上市。

  事实上,深圳国资始终将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上市,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能够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深圳国资也能够实现股权增值和转让,从而增强资金实力,打造“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为此,深圳国资同样多点发力。

  首先是打造被投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以深创投为例,其与交易所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组织企业与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座谈、赴上交所学习,还创建了投资企业联谊俱乐部和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企业参加资本市场相关培训;深投控资本也携手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举办沙龙,促进企业了解科创板,还邀请被投企业现场路演。

  其次是推动企业提升内部治理。深创投组织已投企业开展校园联合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寻找人才,还曾帮助被投企业引进新的投资人,完善控股结构;深投控则针对并购企业探索以管资本方式参与公司治理,曾推动供应链龙头企业怡亚通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

  由于深圳国资在提升被投企业内部治理上拥有较好的口碑,企业在选择投资主体时会特别考虑这一因素,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微半导”)就是典例。2020年6月,中微半导引入首轮资本,就在众多投资机构中选择了深创投和深高新投两家国资机构,累计获得国资投资3000余万元;2020年底,深高新投又通过高管股权转让的方式投资1000.80万元加大对该企业的投入。

  “当时有很多机构想投资我们,但我们看好国有投资机构的规范性,也希望他们能够在规范公司治理方面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所以我们选择了国资,而不是说谁给的钱多就选谁。”中微半导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吴新元说。

  甚至,深圳国资还“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难题。以康方生物上市为例,了解到企业赴港上市需求后,深创投多次与深圳市商务局、发改委沟通,最终由红土康方作为牵头投资机构联同17家境内机构向深圳市商务局、发改委提出境外直接投资(ODI)申请,帮助该企业完成ODI备案,为企业境外上市扫清障碍。2020年4月,康方生物成功在港交所挂牌。

  如今,在全面注册制已经落地的当下,深圳国资还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推动力度。

  今年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高新投董事长刘苏华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数量将会迎来新的增长,但同时也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倒逼创投机构加强修炼内功,向“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倾斜,进一步构建和提升投后服务生态体系,让创新、创业与创投的联系更加紧密。

  倪泽望也在接受《瞭望》采访时透露,未来,深创投将持续挖掘及布局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驱动的早期优质项目,强化投后资产管理理念,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已投项目资源、政府资源等,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评论

  深圳国资启示录:

  赋能专精特新

  做难而正确的事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曾指出,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宏观经济结束了高增长时代,产品价格再低、生产经营再“卷”也无法驱动增长,企业必须走“专精特新”路线来建立新的护城河,进而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一家企业如此,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当前,国民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需求持续低迷,都给佛山市带来严峻挑战。以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为例,今年上半年,佛山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4.06%,是2020年以来上半年增速首次由正转负。

  此时,我们呼唤更多企业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但宏观承压背景之下,城市如何帮企业一把?除了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以外,距离佛山仅100多公里的深圳告诉大家,国资国企也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坚实后盾。

  这是因为,企业开拓新赛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国资国企可发挥市场化优势,为企业带来比财政补贴更多的金融活水;企业建立新优势需要久久为功,而国资国企作为投资机构,可担任“长期资本”为企业带来长久赋能;企业培育新动能需要多方支持,国资国企还可盘活旗下资产,以“集群战法”为企业导入更多发展要素。

  在深圳,从迈瑞医疗到大族激光,从华大基因到欧菲光,上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是深圳国资的服务对象,深圳成为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正是深圳以国资力量成功赋能企业创新的生动证明。

  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从深圳身上,我们看到,国资要成为企业创新的坚实后盾,自身也必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创新投资是难事。以往国资国企的功能定位是管好“水电气”,虽然基础设施前期建设成本高,但建成后以日常维护为主,投资收益稳定可靠,还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但做创新投资可不一样,跑企业需要脚力,看项目需要眼力,投资需要风险承受力,难度可想而知。

  市场化运作更是难事。创新投资的赛道上早已挤满各类民营、合资机构,国资国企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工作效率、服务效率、投资成功率上对标行业一流。这意味着,国资国企必须对内“革命”,打破传统管理体制的藩篱,建立高效灵活的运作机制;对外“狼性”,与各类主体一起逐浪,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成长。

  但这些都是正确的事情。先说创新投资,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造业急需强链补链,国资国企只是管好“水电气”已无法胜任时代的要求,必须展现新的担当和作为;市场化运作也是如此,只有坚持市场化原则,才能倒逼国资国企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内部生态,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交流,真正成为创新企业的好伙伴。

  如今,吹响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的佛山,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重视国资在赋能创新中的作用。今年以来,无论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宇科技总部项目动工,还是“国字号”重点实验室落户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佛山产业集群的新动向中都闪现出更多国资的身影,佛山国资也逐渐开始走出舒适区,进军从未涉足的领域。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然不易,但回报却相当不菲。接下来,让我们期待佛山国资携手“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向上突围,更期待一座老牌制造业城市在国资赋能下焕发新的荣光。

  专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肖钦:

  国资投资不应耻谈盈利

  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广东省内多座城市都提出以国资力量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深圳国资身上有哪些值得省内其他城市对标学习的经验?深圳国资有哪些做法值得省内其他城市参考?对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后肖钦。以下是对话实录:

  国资要做“耐心资本”

  南方日报:同样是投资“专精特新”,在投资力度、社会影响与投后服务上,与各类民营投资、外资投资机构相比,深圳国资具有哪些优势?

  肖钦:相较于民营和外资投资机构,国资投资机构在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扮演“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角色。国资投资机构具有商业主体和功能主体双重属性,既要和一般投资机构一样考虑投资收益,也承担着推动和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职责功能,因此相对于民营和外资机构,国资投资机构长期投资理念更为坚定,并不急于兑现收益,对创新投资过程中的回撤也拥有更加强大的承受能力,对于企业成长更有耐心。

  二是可以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市场红利。在当前民间投资热情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国资投资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可以看作一种“背书”,对于企业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申请政府相关产业支持专项资金、银行金融机构低息融资都能起到较好的支持作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国资投下去的不只是资金,还有无形的“政策红利”。

  三是有利于协调国有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相较于民营和外资投资机构,国资投资机构的系统资源协调能力显然更强,近年来国资投资机构也十分强调不要“单兵突进”而要“兵团作战”,在发现和投资创新企业的同时,注重协调被投企业以相对优惠的成本落地国资系统产业园区,协调系统企业资源帮助被投企业开拓市场,为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南方日报:既然投资周期更长,深圳国资国企是如何降低投资风险的?

  肖钦:投资初创企业的风险必然较大,对此深圳国企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策略,例如深创投在天使投资中采取“一横一纵”“T型战略”,“一横”是指做好高校科技转化,“一纵”是基于创新空间和创业服务,在大企业创新和小企业创业结合点中寻找机会,借此提高创新技术的转化率和投资项目的生存率。

  近年来,深圳国资始终紧紧围绕深圳重点布局的七大战新产业领域和“20+8”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城市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表明其在创新投资和风险控制间整体取得了平衡。

  投后服务同样关键

  南方日报:除了直接投资以外,深圳国企也注重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服务,包括金融支持、展览营销、人才招聘等,这可以对企业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肖钦:在深圳,除了直接投资以外,国资平台也注重为被投企业提供投后服务,包括金融支持、展览营销、人才招聘等。相关服务对于创新企业的成长也能够产生重要推动,具体可以从业务发展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来看。

  在业务发展层面,深圳国资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做得非常好。以深投控为例,深投控有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在金融板块,深圳高新投集团、担保集团两个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政策性担保,国任保险提供科技保险,国信证券协助参与企业上市、资本运作;园区板块有深圳湾科技园、深港科创等一批优质园区可以承载企业落地并提供配套支持服务,协助成果转化;产业板块有产业集团对接科技成果转化,还有会展中心、人才集团、商贸物流平台提供展览营销和人力资源支持,可以说为企业构建了覆盖企业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企业管理层面,深圳国资对于被投企业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不直接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通常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对企业公司治理、合规风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国资投资应遵循商业逻辑

  南方日报:数据显示,深创投投资的项目中,回报倍数在10倍以上的上市企业有41家,回报额在10亿元以上的上市企业有11家。您认为,国资国企是否也可追求更大的投资收益?

  肖钦:除了投资覆盖面广,深圳国资也以投资成功率闻名。国有企业始终还是企业主体,企业追求收益利润是天然属性,只有具有可持续盈利模式的企业才是“正常企业”,才能持续经营。因此,对于国有企业通过合法合规方式获取的投资收益,我们不仅不应反对,更应该大力支持,并将投资收益视作衡量国资创投机构支持创新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不仅如此,只有遵循商业逻辑,投资行为才不容易被异化。试想,如果国有企业投资只关心能不能投出去,不需要考虑会不会有收益,那就可能导致“投A公司和投B公司没差别”,这样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既不用承担风险,也没有超额收益,反而可能使得投资行为偏离政策商业逻辑,造成低效无效投资甚至国有资产流失。

  南方日报:深圳提出,国资国企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圳为何注重国资国企的市场化运作?此举是否有利于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成功率?

  肖钦:深圳国资能够取得显著的创新投资成绩,背后就有其对投资商业逻辑的尊重与遵循,尤其是深创投更是深圳国资市场化运作的标杆。

  深创投能够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机制,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深圳市国资监管部门充分授权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深创投成立之初,深圳市国资监管部门就在投资决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等多方面充分授权,一方面最大限度给予深创投自主决策权限,很多投资项目免去了繁杂的审批流程,这对于把握转瞬即逝的风投窗口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深圳市国资监管部门允许深创投对标同业制定薪酬体系,支持其探索开展投资团队强制跟投和全员自愿跟投,此举也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让深创投留得住人才。

  二是深创投建立了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深创投的股权结构经过合理设计,其中,深圳市国资持股比例维持在51%,民营企业股东占比接近30%,星河地产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前十大股东中6个为非市属国企,在保障国资控股地位的前提下,既可以撬动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又使得中小股东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监督,倒逼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总而言之,在创新投资当中,国资必须秉持“以市场化方式发挥政策性功能”的理念,要考虑长期收益和总体回报的平衡,尊重市场规律和基本商业逻辑,如此才能保障投资效率,守住支持创新的初衷。

  样本

  达实智能:

  携手国资让创新之城更智慧

  走进深圳达实智能大厦,只见大厦入口的三合一交互屏让员工无感通行、联动呼梯、快速考勤;大厦内没有一处传统按键,替代的是随处可见的空间场景交互屏,允许员工个性化定制场景模式,一键智能上下班;深藏大厦内部的超高效冷站,运行能耗比SCOP值高达6.31,比同类建筑降低能耗25%……

  物联网技术赋能的智慧楼宇,不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智能的栖居环境,更可营造绿色、温暖、光明的工作和生活体验,进而激发创新的灵感。近年来,以创新为鲜明标签的深圳市,率先出台《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更多的智慧楼宇、智慧园区。

  矢志打造智慧城市的深圳,除了建设更多智慧空间之外,也重视培育提供智慧空间服务的相关企业——早在20多年前,深圳就开始以国资力量投资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实智能”),也就是达实智能大厦这一标杆智慧楼宇的打造者。

  如今,达实智能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楼宇、园区、医院、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领域,为人们营造节能低碳、高效智慧、安全温暖的智慧空间,而深圳国资也将携手这家企业续写更多创新故事。

  率先“吃螃蟹”

  国资创投助力企业治理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磅南下深圳,进入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彼时,国内缺乏先进的工业控制器,刘磅主要的工作,是把国外工业控制器从香港进口到深圳,再卖到全国各地。

  其间,刘磅看到了自动化在工业生产、城市管理当中的潜力,也深感国内自动化领域的薄弱,他希望能研发出自主可控、技术领先的自动化产品,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1995年3月,刘磅和几位伙伴创立了深圳达实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达实自动化”),从代理工业控制器进口业务出发,逐步切入系统集成业务,以及基于自主研发产品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这一时期的达实自动化,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门禁、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平台、国内第一款粮食仓储监管系统等产品,很快成为行业领先的自动化企业。到20世纪末,用刘磅的话说,年轻的达实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不过,想要扩大经营规模,达实自动化仍缺乏足够的资金。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不足,如何解决资金难题?刚刚在深圳兴起的风险投资概念,进入了刘磅的视野。

  1999年,深圳市举行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高交会为中国引进了很多新概念,其中就包括风险投资。第一届高交会上,达实自动化与清华创投、北大创投、深创投、深高新投、兖矿集团和神华集团签署股权投资协议,公司名称也更名为“达实智能”。

  达实智能通过此次战略投资获得了约2000万元的资金助力公司发展。在资金的助力下,达实智能凭借着创新产品和技术,业务飞速成长。

  至今,时隔20多年,刘磅依然感谢深圳国资对企业迈向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国资等机构的投资,进一步推动我们完善和优化了法人治理结构、决策管理流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刘磅说。

  牵手“大国资”

  合力建设产业园赋能创新之城

  2010年,达实智能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后13年间,达实智能业绩稳步增长,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3.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5.9亿元。

  就在达实智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深圳也为国资赋予了新的定位。

  2012年,深圳市国资委提出了“一体两翼”产业布局战略,“一体”即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两翼”则是指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对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非市场化业务为主的传统经营策略的重大革新。

  2016年,深圳市国资委进一步提出重点做好市场化改革、产业布局、资本效能做大国企规模、发挥协同作战效应等五方面工作,并首次提出实施“大国资”战略。

  2019年,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复,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两座城市之一,为国资赋能物联网、智慧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心剂”。

  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达实智能所擅长的。民企有技术,国资有平台,双方再次不谋而合。

  2018年12月,深圳市投控资本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资本”)管理的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收购,获得了达实智能5%的股份。2020年8月,深投控与达实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20年前的战略投资相比,深圳国资此番对达实智能的“出手”力度更大,不仅体现在深投控资本对股份的收购额达到3.62亿元,还体现在双方将积极探索在科技园区、金融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如今,达实智能是深投控、深圳地铁等国有资本的重要合作伙伴,并把携手深圳国资的创新经验和技能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先后与北京、广州、成都、杭州、雄安新区等地区的国资展开合作。

  “深投控专注于服务创业创新,而我们则专注营造智慧城市,双方在战略上是吻合的。”刘磅说,“与其说国资是投资我们,不如说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一起向前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细处谋精益 佛山制造如何向内提质

Powered by 炒股10倍杠杆_配资炒股论坛_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

top